冷烛幽幽

六、世子心事(下)

为了给丕殿排面,这篇分了上下,回顾上篇请戳

→这里← 

后续篇章再长也会修好一次性发完并努力加番外

           ❤️          ❤️          ❤️          ❤️



曹丕有四位友人,他们都对他很好,亦师亦友,不断为他出谋划策,好几次都助他化险为夷。他向他们提起过赵云,他们通过夏侯家打探到一二,得出结论一致不认为他能够成功笼络到这位年轻有为的将才。

曹丕很清楚,他们现在是他的朋友,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但如果他成就不了朋友们的期望,他们以后也完全可以成为其他人的朋友。

而有的事有的人不去争取就等于放弃,未来太过遥远,无论谁都只能活在当下。特别是他。

“这便是我的处境。”

冲弟去世时,父亲曾红着眼对着众儿女咆哮,就差直言为什么不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代替冲弟去死。在那一刻,他突然觉得无比悲哀,原来他的父亲也活得一样凄惨,因为戎马一生的父亲接下来毫无依托期盼,不得不在他们这群废物中进行挑选。也许任何选择对父亲来说区别和意义都不大,但对于曹丕却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存亡。

“你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吗?”赵云突然起身,拿起曹丕帮他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

曹丕点头,不知为何赵云要这么问。

“如果你曾敢于正面迎敌,就该看清一切,在战场上哪有功夫想东想西畏首畏尾,你所有的想法唯有一个——”

那些被恐惧笼罩的黑夜,他不断用酒精和玩乐迷醉自己,一边为逃避父亲的比试而深深懊悔,一边为自己的处境黯然神伤。以他的才能本不怕与别人争,只是在这样一个家中,他的忧伤源源不绝。父亲开始沉迷于将剩下二十几个儿子的各项能力进行排名,每天对着榜单瞧了又瞧,或是发呆不语,或是大声嗤笑。弟弟们个个摩拳擦掌,企图在比试中崭露头角,千方百计博得父亲的欢心。而每份前十名的排名里永远只会写上九个人的名字,因为有一个人的名字永远刻在父亲的心里,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位置。就算再聪明再机灵,也无法超越已经死去的人。曹丕冷眼看着弟弟们渐渐为排名而疯狂,一个个沦为无比滑稽的跳梁小丑,甚至得了父亲一两句赏识便到他面前沾沾自喜耀武扬威,他不屑愤怒,只是感到一切都无聊透顶。

为什么非得同弟弟们分个高下?

这场荒谬的竞赛他受够了!

他来荆州的前一晚,冲进父亲的寝屋,把案上一叠厚厚的榜单撕个粉碎。

就是这些东西让他家里再也没有兄友弟恭,也是这些东西左右着每个人的情绪,凉了人心,淡了亲情。

他为什么不毁了它?

他早就该这么做!

弟弟们的名字散乱一地,他尚来不及收拾,便听到父亲的脚步声,于是匆匆逃跑。

逃,好像已成为了他的强项。

他的四位友人也总是在这方面肯定他,还言传身教地分享各种经验。

而赵云却叫他正面迎敌!

曹丕怔住。

赵云作揖告辞,擦肩而过时,轻语在耳。

战场上的想法唯有一个——

“活下去。”


回家后,曹丕原以为父亲会大发雷霆,未料家里风平浪静。

父亲的心性一如既往地令人难以捉摸。

“我未得关羽,你没有劝动赵云,咱俩扯平了。”

看起来父亲的心情很好,难道之前父亲让他去游说赵云就是为了这场相互扯平?

曹丕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

总之,案上没有了那叠厚厚的榜单,父亲也不再发呆和嗤笑。

没过几年,父亲给弟弟们封了属地,唯独他只落得一个闲职。

曹丕决定不再逃避,直接找父亲问个清楚,四位友人听后大惊失色,没来得及拉住曹丕,只得各自回去收拾行囊。

那晚,父子彻夜相谈。

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聊了些什么,或许冲弟死后多年以来,曹操只是在等待一个能够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亲人,痛他所痛,伤他所伤。

本以为已经拉近了同关羽的距离,时间可以磨灭关羽对刘备的执念,所以曹操频频主动向关羽示好,却不曾料到关羽听闻刘备消息时不假思索地离开。而待曹操回头再去找荀彧,发现在重重失望打击下的荀彧早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逆来顺受的小文若,两人的情分耗了个油尽灯枯,徒剩下寂寞与倔强拼凑起的躯壳。

人生就是如此,充满着一个个岔口,稍有选择不慎,回头就不见来路。

曹操不仅是位出色的军师家与政治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人家,经历赤壁大败、丧子、友尽等等风波,意气风发的光鲜背后,藏匿着时光沉淀的沧桑与悲怆。

第二天一早,人们惊讶地发现,曹操正吟诵曹丕的歌赋,曹丕正高唱曹操的诗句,府中上下深受感染,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暴风劲雨过,云开见月明。曹丕为了答谢点拨了他的赵云,继续殷勤地送去各种美食瓜果。

张飞又想着要研究一番,这回刚拿出信笺,就震惊到包裹直接落在地上,真真可惜了大好水果,被摔得稀碎。

“你自己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张飞气得冲到赵云营帐,把信笺丢在赵云面前。

曹丕直言不讳,在信中写道,自己已被立为世子,想要赵云去帮他建功立业。

“他做到了。”赵云笑道。

“什么?你跟他还真有交情?”张飞惊愕地在脑中已经开始挣扎,理智与情感正不断相互碰撞冲击。

“他迷茫过,曾害怕死于亲人之手,”赵云坦然道,“我给了建议。”

“什么建议?”

“我让他不要畏首畏尾,正面迎敌!”

张飞发自肺腑赞道:“好!”

“高!实在是高!”军师不知从哪里冒出头来,赞不绝口,被张飞质疑的目光上下打量。

两人的评价倒是如出一撤,正面迎敌,弑父杀弟啊!够狠!够绝!

“但曹丕兵不血刃,得到了世子之位,军师又怎么看?”张飞问道。

羽扇轻摇。

“世子之位只有一个,即使得到此位也不一定坐得舒坦。虽兵不血刃,但方法和过程并非我们外人所能推探得到的。你们都应该听说了,他们父子彻、夜、相、谈……”

军师的八卦果然名不虚传,张飞听得眼皮一跳,扭头却见赵云并没心思跟他们闲扯,正下笔如飞。

张飞和诸葛亮都无比好奇赵云会怎样回信,两只脑袋挤到赵云的案前。

只见信笺上写着六个大字——

敢问仁义何在?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赵云并没有拒绝曹丕的相邀,一视同仁抛出去追寻仁义的疑问并没能得到那位世子的答复。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曹操病逝,曹丕篡夺帝位,而愤怒的刘备一心执意为兄弟报仇。赵云谏言国贼是曹魏,不应先攻打东吴,此绝非上策。可惜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刘备此时根本什么都听不进去,留赵云在江州待命。

“子龙,你看主公此战能不能凯旋?”身边的诸葛亮轻摇羽扇问道。

赵云沉默不语,目视远方。

“他老了,老了就不那么能接受改变。虽然我劝他称了帝,可是他的眼里装不下国家大局,仍旧受限于兄弟之情。如果孝直还在,倒兴许还能拦得住他。”诸葛亮叹道。

赵云突然道:“我倒是期待主公能得胜,只不过这一仗太难。”

诸葛亮久久凝视赵云,时光并没有磨灭他的斗志与忠勇,自他身上散发出的光彩令周围人炫目的同时不由自惭形秽。

诸葛亮放下了羽扇,从书案下方拿出一卷竹简。

“藏了十几年,也该物归原主了。”

赵云淡然接过,打开后心头一震。

是当年曹丕的回信。

正视连年战乱兵革满道,曹丕给出了仁义的答案——

以战止战,天下一统。

“怪我吗?” 赵云的脸上何种表情,诸葛亮完全不敢看,接着说,“那时你有机会去追随他的……出于共同辅佐主公……也出于我的私心……”

激发出雄心壮志的曹丕不再是那个终日与弟弟们争风吃醋的阴郁少年,他抬起头看到更多更广,夺得世子之位乃至荣登人上之人,一路走来千帆尽过,却终没盼来他心仪的将士。

他的孤独与忧伤,与常年缺乏安全感的压抑,终于出现了可供救治的突破口,财富权利大量涌入,不够的话还有许许多多赶都赶不走的朋友用来填补,再知不满足,就把江对岸常常兵戎相见的笔友也算上凑数。

他认定他的仁义无比正确,也相信能够获得赵云的认可。

他的安全感他自己去找,别人无法给他的,他就自己去夺去抢。

结果他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比任何人都好。

品尝着天下最美味的葡萄,曹丕心想,当年宝剑上镶嵌的宝石已在战场上磨去了光泽,不知现在的赵云是否还能认得。

赵云拿着信的手微微颤抖。

“我承认这件事上的确是我不对,其实张将军那里还截去不少……”

“军师不必多言!”

赵云打断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诸葛亮,自从舌战群儒之后,诸葛亮无论谈论什么事总喜欢一套一套的,成为一种改不了的癖病。

恐怕赵云会不留情面地数落他,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

“我不怪你!他寻到了他的路,而我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仁义!”

赵云的仁义不再是捉摸不到的虚无缥缈。他轻轻勾起嘴角,带着满足与骄傲。

后来诸葛亮观察到在北伐曹魏的战场上,这样的弧度也经常浮现在赵云的脸上。

以战止战,天下一统之后,由我来守护整个天下。北方的帝王笑得肆意狷狂。

结束纷争,便不再会有因为战乱而担惊受怕的孩子,也不再需要为了他人而舍命穿梭于战场上的将士。

到那时,天下的一切都只属于一位高高在上的人,连那条耀眼的龙也不例外。

而那一方,一骑白马一身银铠,涯角枪所向披靡,身后的战旗迎风飘扬,威风凛凛的赵云心怀坚定的信念,何曾惧哉!

用血肉之躯为各自守护的仁义而拼搏出热血的火花,千军万马之中唯见彼此无畏的笑容!

评论(4)

热度(3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